AI精准预测核聚变成败:科学家实现突破性进展
科学家们利用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核聚变实验的成功预测能力,这一突破已在顶级期刊《科学》上发表。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LNL)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深度学习模型,成功预测了2022年国家点火装置(NIF)一次关键聚变实验的结果,准确率高达74%。这一成果远超传统超级计算机模拟方法,不仅覆盖更多物理参数,还具备更高的预测精度。 核聚变被视为未来清洁能源的理想来源,它通过融合轻氢原子释放巨大能量,且不产生长寿命放射性废物。然而,实现可控核聚变仍面临巨大挑战。NIF采用激光驱动方式:高能激光照射金制空腔(hohlraum),产生X射线压缩含氘和氚的燃料靶丸,引发聚变反应。理想情况下,输出能量应超过输入激光能量,即实现“点火”。 但传统计算机模拟受限于简化模型和计算成本,往往无法全面捕捉复杂物理过程,且每次模拟需耗时数天。研究负责人凯莉·亨比德形容,现有模拟如同一张“不完美的地图”,难以准确指引通往聚变“峰顶”的路径。而每次实验尝试成本高昂,NIF每年仅能进行约二十次点火实验,资源极为有限。 为突破瓶颈,亨比德团队整合了历史实验数据、高保真物理模拟与专家经验,构建了全面数据集,并在超级计算机上运行超过3000万CPU小时的统计分析。模型最终能识别出影响聚变失败的多种因素,如激光不对称、靶丸缺陷或不可预测的物理扰动。 该模型可提前评估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大幅节省时间与经费。在回溯分析2022年实验时,模型成功预判了结果。随着对物理机制的不断优化,预测准确率从50%提升至70%。其优势在于不回避现实中的误差与不完美,反而将其纳入学习范围。 亨比德强调,尽管聚变研究已持续数十年,但每一次进展都弥足珍贵。从最初仅产出10千焦能量,到如今突破1兆焦,已是巨大飞跃。AI的加入,正为人类迈向清洁、可持续能源的未来提供关键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