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加州大学付向东教授,实名举报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杨辉教授的事件成为学术圈热议话题。在付向东实名举报、杨辉否认之后,事情又迎来了后续。
上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细胞与分子医学系付向东教授,举报中科院上海神经所杨辉教授学术剽窃、造假的事件,登上知乎热搜,引发热议。
此次举报的直接原因是两篇关于通过敲降 PTBP1 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
一方面,付向东称杨辉涉嫌剽窃、造假;另一方面,杨辉回应坚决否认。
而昨天,杨辉再次发文声明,承认了付向东的研究对其团队工作有促进作用,感谢付教授团队对其工作的贡献,并致歉。
整个事件涉及时间线较长、过程较复杂,现将其来龙去脉梳理如下:
2013 年,付向东
团队首次报道了 PTBP1 介导的基因调控网络可高效转分化非神经元细胞为神经元 (详见 Cell 152:82-86,2013);
同时,团队还着手探索 PTBP1 调控的转分化神经元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2018 年 5 月 17-18 日,杨辉
杨辉称,其团队于 2018 年 5 月 17 至 18 日开始这项研究。
2018 年 6 月 14 日,付向东
付向东受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特邀,进行学术报告,在中科院神经所报告了团队尚未发表的、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此项研究工作的科学思路、全部实验设计和研究结果;
同时,付向东还分享了将抗 PTBP1 因子成功应用到视网膜疾病治疗的一项合作研究工作。
报告之后,杨辉和几位研究员与付向东共进晚餐,在晚餐期间杨辉向付向东咨询了许多关于实验细节问题。
2018 年 11 月 12 日,付向东
团队将研究结果向 Nature 期刊投稿。
2019 年初,杨辉
杨辉向 Nature 投稿,被拒。
据审稿人 Gitler 介绍,拒稿原因是,他与其他评审认为,「数据的质量,至少是当时我们看到的数据,不足以高到在 Nature 发表。另外,我认为论文的数据、实验设计看上去有些匆忙,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论文被拒了。」
2020 年 4 月 30 日,杨辉
研究发表于《Cell》,论文标题《Glia-to-Neuron Conversion by CRISPR-CasRx Alleviates Symptoms of Neurological Disease in Mice》(通过 CRISPR-CasRx 介导胶质细胞向神经元分化可减轻小鼠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2020 年 6 月 25 日,付向东
团队论文《Reversing a model of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in situ converted nigral neurons》(用原位转化的黑质神经元逆转帕金森氏病模型)发表于《Nature》。
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中有一句:「在我们的工作进行同行评审时,概念相关的结果也出现在了其他地方。」(While our work was under review, conceptually related results appeared elsewhere)。
这句话的参考文献指向杨辉团队 4 月 8 日发表在 Cell 杂志的一篇论文。
2020 年 7 月 2 日,付向东
付向东向中科院、科技部、基金委领导实名举报杨辉涉嫌剽窃、造假。
2020 年 7 月 3 日,杨辉
杨辉对该举报进行回应,称付向东在神经所讲的内容不仅与杨的文章不同,且与付 2020 年发表的《自然》论文不同。
2020 年 7 月 9 日,杨辉
杨辉再次发表声明,承认借鉴了付向东的工作,对自己团队没有及时与付向东教授交流工作进展深表歉意。
杨辉最新声明:致谢付教授,并深表歉意
整个事件的曝光,始于 7 月 2 日一封来自付向东的实名举报信。信中举报杨辉涉嫌剽窃和造假等学术道德不端行为。
付向东解释道,其团队历时近十年研究的成果,被杨辉在一次学术报告中听取,并换另一种技术重复其研究工作,得到相似实验结果并发表论文。
紧接着,杨辉于 7 月 3 日给予回应,否认三连。
他发长文给出了自己团队研究的详细进展,以证明在付向东教授报告之前一个月,便开始了相关研究工作。
就在此事还在学术圈、知乎被议论之时,杨辉再次发表声明。
此次声明中,他承认付向东日前在神经所分享的数据,对团队的工作有促进作用,因未及时与付教授沟通工作进展而深表歉意。
他还称,「已致函 Cell 编辑,希望 Cell 尽快发表一段补遗,致谢付向东教授的对我们工作的贡献及我们的歉意。希望通过此事,我和我的团队会更健康地成长。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将与国内外同行一起,致力于快速推动基因编辑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为人民生命健康做出应有贡献。」
以下为最新声明全文:
有关「CasRx 介导胶质细胞向神经元转分化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说明
2018 年 3 月,Cell 杂志发表了新型基因编辑系统 CasRx,我们意识到 CasRx 可能非常适用于采用基因敲低的方法来做转分化研究和各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自 2018 年 5 月起,使用体外培养细胞在多个疾病靶点验证了 CasRx 可以高效实现各种基因的 mRNA 下调。
2018 年 6 月 14 日付向东教授应邀来神经所做报告,分享了未发表的数据,介绍了在帕金森疾病(PD)小鼠模型的黑质区降低 Ptbp1 可以将胶质细胞转化为多巴胺神经元的工作。付教授的成功经验坚定了我们对 Ptbp1 作为胶质细胞转分化理想靶点的信心。我们认为 CasRx 编辑技术简易、高效和特异,在多巴胺的作用区纹状体区域直接做转分化,可能更直接有效。这样的工作应该会与付教授的工作有很好的互补性。于是我们利用已建好的 CasRx 编辑工具进行在 PD 和视网膜疾病小鼠模型中敲低 Ptbp1,实现胶质细胞转分化的工作。
我们本以为付教授的文章已在审稿过程中并将很快发表,所以当时我们也未意识到应该与付教授沟通。后续因为我们实验室有完善的基因编辑介导的神经元转分化平台,以及与多个实验室的通力合作,使得我们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相关工作。直到我们的论文接收时,我们才了解到付教授的工作尚在审稿中。对于没有及时交流我们的工作进展深表歉意。并对付教授发表在 Nature 上的工作表示由衷的祝贺。
付向东教授在神经所分享的未发表数据,确实对我们的工作有促进作用,因此我们已致函 Cell 编辑,希望 Cell 尽快发表一段补遗,致谢付向东教授的对我们工作的贡献及我们的歉意。希望通过此事,我和我的团队会更健康地成长。感谢大家的关注与支持,我们将与国内外同行一起,致力于快速推动基因编辑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为人民生命健康做出应有贡献。
——杨 辉
2020 年 7 月 9 日
此次的学术剽窃,简而言之,就是杨辉用不同的技术路径,重复了和付向东研究类似的实验结果。
据一位了解情况的学者表示,付向东团队和杨辉团队的两项研究,在概念和原理上是一致的,但是通过不同的脑区以及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样的科学问题,也就是通过实现对 PTBP1 蛋白的敲降,来治疗小鼠的治疗帕金森综合征。
由于付向东是功能基因组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因此他的研究团队采用了 RNA 干扰的方法实现了 PTBP1 的敲降,而杨辉在基因编辑领域经验丰富,因此他的研究组采用了 RNA 编辑的方式达到这一目标。
付向东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388-4
杨辉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92867420302865
杨辉首次回应全文:
https://zhuanlan.zhihu.com/p/154497439
杨辉最新声明全文:
https://mp.weixin.qq.com/s/x6aPToSRRt4l6ZY3H-ZSmw
参考资料:
http://zhishifenzi.com/depth/depth/9482.html
——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