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超神经
Google 在很多领域都做的有声有色,唯独游戏例外。就连 Ingress 也只能算是干儿子,Google 几乎没有太多轰动一时的游戏大作,也没有牛逼哄哄的游戏硬件,甚至大力推出的 Daydream 也反响一般般。当然,Google 跟任天堂合作的《精灵宝可梦 GO》还是值得一提。
不过,Google 并没有放弃游戏,他们正在搭建「流式传输」云游戏平台——Yeti 。据说可以彻底摆脱对硬件的依赖,在普通 PC,甚至平板电脑上,就能体验像《The Witcher 3》(巫师 3:狂猎)这样的大型游戏。
云平台 VS 游戏主机
云游戏平台指游戏远程渲染,由搭载高端处理器、高档显卡的服务器进行游戏画面的渲染及一些运算工作。渲染完成的游戏画面会以视频的形式通过网络传输到客户端,即流式传输,并从客户端接收游戏控制信号。
它的高明之处在于可以让游戏摆脱对硬件的依赖,只要一台普通 PC 机,甚至平板电脑就能玩 3A 级游戏,不过对网速要求很高。在早期探索云游戏平台的公司里,OnLive 应该算头号玩家,但由于公司经营不善,最终倒闭。
技术天才,前苹果 QuickTime 主要开发人员 Steve Perlman 创建了 OnLive ,主攻云游戏和云桌面服务(都是未来发展趋势般的存在)。在 2009 年旧金山 GDC 游戏开发者大会上,展示的云游戏平台轰动一时,率先将云游戏平台变为现实。
好景不长,Steve 的技术能力毋庸置疑,但作为企业管理者,他的管理能力严重不足,作出过不少重大的错误决策。比如禁止所有在竞争对手 Gaikai 上线过的游戏登陆 OnLive,直接逼走很多像 EA 这样的著名游戏厂商,导致 OnLive 吸引力下降,用户大量流失。
加上公司运营成本高企,OnLive 的发展越来越难。在破产之前,他还接连拒绝了惠普、索尼、 LG 等公司的收购请求,落得破产清算的结局。
Google 要革了游戏主机的命?
在 OnLive 之后,Google 、 Nvidia 、微软等公司也逐渐开始云游戏平台的研发。 Nvidia 的 GeForce NOW 如今已经进入测试阶段,通过流式传输可以让一些大型游戏在 Mac 和普通 PC 上运行。
Google 的流式传输游戏平台 Yeti 则是在今年才公布。目前还不清楚 Yeti 是像 PS4 或 Xbox One 那样的高性能游戏机,还是一款仅为了方便流媒体而设计的低端设备。
其实,早在 2014 年 Google 就有心开发流式传输游戏平台,当时他们打算收购专门提供流媒体互联网服务的 Twitch,不料被 Amazon 截胡。而他们计划推出基于 Android 系统的电视游戏机项目,也不了了之。
虽然不敢肯定二者存在必然联系,但结合当时的带宽限制等现实问题,该项目的实现难度应该不小。
Google 真的能做出好游戏产品么?
运行大型流媒体视频游戏,意味着需要上传和下载大量数据,但全世界很多地方都存在带宽限制和高速连接的不可访问性。这也是限制 OnLive 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这方面,Google 比微软、索尼等公司可能更具优势。 Google Fiber 是一种高端宽带服务,速度可达到大多数美国家庭网络的 100 倍。
虽然这项高端带宽服务还未普及,但至少可以证明在 5G 彻底到来之前,Google 有条件解决云游戏平台所面临的带宽问题。
另外,Google 遍布全球的流媒体服务器和数据中心,也有利于解决游戏的延迟问题。加上 Google 的吸金能力,他们可以在新品研发上「不计成本的为所欲为」。
明天索尼会倒闭么?
索尼 PS(Playstation)应该算当前比较知名的家游产品之一,PS Now 就是索尼基于 PS 打造的流式传输游戏平台。不用单独购买硬件,就能在 PS4 上直接体验 PS 发布过的所有游戏,而且体验还不错。
不过,PS Now 也存在一些局限。除了对网速要求较高(建议网速在 5~12 Mbps),玩家的游戏成本也很高。 PS Now 按时间付费,部分游戏 4 小时价格高达 4.99 美元,通关整部游戏所花的钱,可能比你直接购买游戏盒还要多。
这可能会成为 PS Now 的限制性因素,如果成本能够降低,PS Now 还是具备很大吸引力的。
虽然目前距离云游戏平台平民化还有一段距离,但真心期待这一天快点到来,毕竟花 3000 买了一台 Switch ,对小编这种码字农来讲也是很贵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