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音乐生成:版权之争与行业变革
音乐行业正面临人工智能生成音乐带来的挑战。与书籍封面、电影评论和新闻报道等领域不同,音乐行业拥有多年版权保护法律支持、严格的授权制度以及几家控制行业的巨头公司,因此在应对AI版权争议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然而,AI音乐工具在创造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版权侵权的担忧。 记录公司在大约一年前对Suno和Udio两家AI音乐公司提起了诉讼,指控它们非法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来训练模型。这两家公司均在法庭文件中承认使用了受版权保护的材料,但辩称这是合理使用。不过,专家认为这种辩护很可能无法成立,因为音乐作品可能享有比其他类型作品更强大的版权保护。比如,在Bridgeport Music诉Dimension Films案中,法院裁定未经授权采样构成侵权;而在Grand Upright Music诉Warner Bros. Records案中,法院强调了“你不应该偷窃”的原则,认为未经授权使用音乐同样违法。 2023年,美国国会版权登记官Shira Perlmutter发布了预出版报告,指出未经许可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作为AI训练数据可能会损害原始作品的市场。此外,如果AI输出的作品与训练数据过于相似,将可能替代原创作品的销售,进一步构成侵权。这一报告为音乐公司提出了有力论据,因为音乐行业的版权授权体系已经相对成熟。相比之下,Suno和Udio等公司的做法不仅涉嫌非法复制,而且输出的音乐也可能侵犯原有作品的权利。 业内人士表示,AI音乐最大的市场威胁并非在于取代知名艺人的作品,而是在于冲击那些制作背景音乐、广告配乐和其他不太受关注的音乐创作者的生计。这些创作者的收入原本就依靠提供大量低成本音乐,而现在AI可以轻松生成类似的作品,这直接挤压了他们的生存空间。例如,AI可以模仿某位艺术家的声音,或生成特定风格的歌曲,这些功能在市场上具有明显的吸引力。 除了技术问题,行业巨头的影响力也是AI音乐公司难以忽视的因素。几大音乐公司联合起来进行谈判的能力较强,而且很容易展示AI生成音乐对原作的直接模仿,这使得他们在版权争议中的立场更加稳固。例如,Suno的训练数据包括几乎所有可在开放互联网上获得的高质量音乐文件,这一行为本身就可能违反版权法。而Udio虽然承认使用了一些受版权保护的录音,但并未说明数据来源,这使得其辩解更为困难。 此外,其他一些AI公司已经开始合法获取音乐作品的授权。例如,Ed Newton-Rex曾在Stability AI工作,该公司一直坚持通过合法途径获取音乐授权。他认为,AI生成音乐的能力不断增强,其输出的内容与训练数据愈发接近,这种情况下擅自使用他人作品不仅是对法律的无视,也将严重损害创作者的利益。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合法授权仍是解决AI版权争议的最佳途径。BandLab的CEO Kuok Meng Ru表示,该公司正在努力推动AI音乐合法化,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授权系统,让更多的音乐人能够从中受益。他认为,这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而保持版权制度的完整性是非常重要的。目前,BandLab已开始接触潜在合作伙伴,商讨具体的培训数据授权事宜。 整体而言,音乐行业具备更强大的法律保护和更完善的版权机制,这使得它们在面对AI生成音乐时能够采取更加积极的法律行动。然而,AI音乐公司若想长期生存和发展,合法授权和尊重创作者权益是必不可少的。音乐界的这场版权之战可能不仅影响音乐行业本身,还将成为未来其他创意产业面对类似问题时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