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eadlines

免疫细胞特征揭秘:为危重患者治疗提供新方向

6 天前

当患者因严重疾病紧急入院时,医生往往面临关键抉择:是否存在感染?是细菌性还是病毒性?是否需要治疗?能否居家康复,还是必须住院?尤其在败血症等危重情况下,部分患者对激素治疗反应良好,而另一些人则迅速恶化。如今,斯坦福大学生物医学信息学教授普拉维什·卡特里(Purvesh Khatri)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免疫细胞“基因签名”的新方法,有望帮助医生精准判断病情并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卡特里团队在《自然·医学》发表两篇论文,介绍了名为“HI-DEF”(人类免疫失调评估框架)的新型评分系统。该系统通过分析血液中免疫细胞的基因活动模式,识别“健康”与“失衡”的免疫反应,将患者分为四类:髓系失调、淋巴系失调、系统性失调和免疫平衡。研究发现,免疫失调程度越高,患者在败血症、烧伤、创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危重疾病中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也越高。 此前,卡特里团队开发的FDA批准的临床检测工具TriVerity,已能通过检测29个基因的活性,结合人工智能,快速判断感染类型(细菌或病毒)及是否需进入ICU。最新验证研究纳入美国和欧洲22个急诊中心的1222名患者,结果显示,TriVerity在诊断准确性和预后预测方面均优于传统临床标准,能更有效指导抗生素使用。 更重要的是,HI-DEF系统揭示了免疫失调类型与治疗反应之间的关联。例如,淋巴系失调患者使用激素治疗效果显著,死亡率下降;而免疫平衡者使用激素反而可能加重病情。这提示医生应根据免疫状态选择治疗方案,而非“一刀切”用药。 未来,卡特里团队计划将TriVerity与HI-DEF整合,实现从诊断到治疗建议的全流程自动化,30分钟内完成分析。他展望,这一技术有望纳入常规体检,早期发现免疫失调,甚至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改善基因签名,推动重症医学迈向精准化。

Relat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