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AI与微软的AGI之争:现实测试能否揭开AI超越人类的秘密?
OpenAI 和微软围绕着通用人工智能(AGI)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这场争论的关键在于双方之间的一项重要协议:只要OpenAI没有实现AGI,就需要与微软分享其大部分收入,而这笔收入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OpenAI CEO Sam Altman表示该公司已经非常接近实现AGI,而微软CEO Satya Nadella则持怀疑态度,认为这是一场“基准测试的操控”,即AI研究团队通过优化某些特定的行业标准测试来证明自己的技术实力,而这些技术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却未必成熟。OpenAI定义AGI为“高度自主的系统,在大多数经济上重要的工作中表现优于人类”。然而,要达到这一目标,AI不仅需要在特定任务上超越人类,还需要具备处理多样任务的能力。 为了验证AI是否真正达到了AGI水平,一位科技新闻作者设计了一系列日常生活中的测试,例如自动组装篮球架、解决家庭维修问题、处理电子邮件沟通等。这些测试旨在考察AI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表现,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性能。虽然目前的大型语言模型(LLM)已经在某些特定任务上表现出色,但如果AI想要真正达到人类的智能水平,还需要学会从经验中学习,这是现有模型所缺乏的核心能力。 专家们认为,尽管LLM可以从互联网数据中学习模仿人类的智力,但它们从未真实地经历和获取这种智能。AI模型缺少从经验中学习的核心算法,仍然需要依赖人类的指导和输入。因此,即便有人认为AGI已经不远,Konstantin Mishchenko这样的研究科学家依然认为,当前的技术距离真正的AGI还有很大差距。在他看来,只有当我们能够开发出比现有LLM更先进、更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模型时,才有希望实现AGI。 这场争论反映出两个科技巨头在AI领域的不同立场。OpenAI作为一个引领AI发展的初创企业,一直致力于推动前沿技术的发展。而微软作为OpenAI的重要合作伙伴与投资者,在获得巨大收益的同时,也希望能够保持对技术走向的一定控制。这场争论不仅关系到未来的合作模式,还可能影响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