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AI超神经
Back to Headlines

风投巨头 Andreessen Horowitz 警示:警惕“AI 代理”标签背后的营销炒作

2 months ago

安德森·霍洛维茨(Andreessen Horowitz)合伙人吉多·阿彭策勒(Guido Appenzeller)近日在一档公司播客中指出,一些初创企业正利用“AI代理”这一热门标签抬高软件价格。他提到:“有一些初创公司在利用热度,将简单的工具包装成AI代理来高价出售。” 这种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当前AI领域的市场炒作行为。 阿彭策勒进一步解释说,所谓的“AI代理”有时可能仅仅是覆盖在某类知识库上的智能提示。用户询问某一技术问题时,这些“AI代理”会从知识库中调取预设答案回复。甚至有些代理“只是一个大语言模型加上聊天界面”。这种做法不仅模糊了实际的技术水平,还可能导致用户对产品能力产生误解。 此次讨论中,安德森·霍洛维茨的合作伙伴马特·博恩斯坦(Matt Bornstein)和杨可莉(Yoko Li)也加入了对话,探讨了如何定义AI代理——即那些能够自主执行任务的系统。然而,博恩斯坦表示现有产品可能并不符合真正意义上的代理定义,“这个术语可能存在定义不准确和意义泛滥的问题”。 目前,有部分公司将AI代理应用于自动化复杂的多步骤任务。例如,Regie AI利用“自动驾驶销售代理”自动寻找潜在客户,撰写个性化邮件并跟进。普华永道(PwC)推出了一款名为“代理操作系统”的平台,便于不同代理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从而更高效地完成任务。然而,这些代理执行的任务越复杂,出错的概率也就越高。《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早前的报道中指出,这一问题已在实际应用中得到证实。 尽管存在争议,但许多AI公司依然看好AI代理的发展前景。据报道,OpenAI计划从今年3月开始销售相当于博士级别的AI代理,每月定价20000美元,并预期未来20%至25%的收入将来源于此类代理产品。业内预测,继2024年成为大语言模型(LLM)之年后,2025年可能会成为AI代理技术崛起的关键年份。 对于投资者来说,阿彭策勒建议应冷静看待AI代理的市场热潮,关注其底层技术支持以及应用场景的实际需求。“我们应该审视支持所谓代理的实际技术,它们被部署在哪里,为何被使用?”博恩斯坦同样发出类似警告,强调不要让市场炒作主导决策方向。 安德森·霍洛维茨作为硅谷最知名的风投公司之一,曾投资于多位科技界大佬的企业,包括OpenAI和xAI。该公司现正寻求筹集200亿美元的新基金,进一步加大在AI领域的投资力度。此次播客不仅是对当前AI市场状况的一次反思,也为投资者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见。随着AI技术不断进步,正确识别和评估真正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变得更加重要。

Relat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