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AI超神经
Back to Headlines

GeoGPT掀起地学革命:生成式AI如何破解地球密码?

3 天前

生成式AI正加速破解地球科学的深层密码。今年4月27日,专为地球科学打造的领域基础模型GeoGPT正式开源上线,标志着地学研究迈向智能化新阶段。该模型由之江实验室牵头,联合浙江深时数字地球国际研究中心等25家国内外机构、400余名地学专家共同研发,旨在推动科研范式从传统观察与实验驱动,向计算密集、数据驱动和模型引领的融合模式变革。 GeoGPT基于开源大模型架构,支持Llama3、DeepSeek R1、Mixtral、Qwen2.5及之江实验室自研的021科学基础模型等多种选择,并推出优化推理版本GeoGPT-R1-Preview,兼顾高效部署与专业性能。其核心技术突破体现在“三维立体”能力:一是构建了覆盖28.8万篇开放获取论文、15家出版社、182个期刊的高质量地学语料库,采用CC BY/NC许可确保知识产权合规;二是通过知识图谱与本体论框架,实现跨学科、跨数据源的知识融合,解决长期存在的概念歧义与知识孤岛问题;三是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支持领域知识的持续演进与实时融合。 在实际应用中,GeoGPT已深度参与岩浆岩数据库构建、古生物分类体系升级、地质图智能识别与生成等关键任务。与王涛教授团队合作,实现从数据采集到研究图件生成的全链条智能化,效率提升显著;与美国普渡大学James Ogg教授团队协作,仅用4个月完成《无脊椎动物专著》3卷中数千化石属的数据结构化提取,时间成本降低75%,突破了“纸质金矿”难以数字化的瓶颈。 目前,GeoGPT注册用户超4万,覆盖135个国家,国际用户占比超25%。其成果入选国际电信联盟(ITU)《AI for Good创新实践案例集》,并获优秀案例奖。专家评价指出,GeoGPT不仅为地球科学树立了标杆,更开创了“AI+地学”深度融合的新范式。 未来,GeoGPT将致力于实现科研全流程的智能闭环:从科学假设生成、数据处理、分析验证到报告自动生成,推动研究从“人机协同”迈向“智能主导”。尽管在多源数据融合与物理规则嵌入方面仍面临挑战,但其多模态架构已为地球系统模拟提供新路径。随着技术持续迭代,GeoGPT正成为连接观测、模型与认知的智能枢纽,引领地球科学研究进入新纪元。

Relat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