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eadlines

高瓴AI学院研究成果重磅入选NeurIPS 2025,彰显前沿创新实力

1 个月前

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师生在2025年国际顶级学术会议NeurIPS上取得卓越成果,共39篇论文被录用,其中37篇进入主会场(Main Track),含2篇口头报告(Oral),另有2篇入选数据集与基准测试(Datasets and Benchmarks Track)。NeurIPS与ICML、ICLR并称机器学习三大顶会,第39届会议将于2025年12月在美国圣地亚哥和墨西哥城举行。 在主会场论文中,多项研究聚焦前沿AI技术突破。《MokA: Multimodal Low-Rank Adaptation for MLLMs》提出新型多模态微调方法,兼顾单模态与跨模态适应,显著提升多模态大模型性能;《Large Language Diffusion Models》挑战“自回归是大语言模型核心”的传统认知,提出LLaDA扩散模型,在数学、代码等任务中表现媲美自回归模型,并在逆向诗歌补全中超越GPT-4o。《Think or Not?》从信息论视角分析推理效率,提出基于熵的自适应推理策略,实现准确率提升1.10%的同时减少50.8%的token消耗。 在模型架构与系统优化方面,研究涵盖图神经网络、长上下文压缩、多智能体协作等方向。《Universally Invariant Learning in Equivariant GNNs》构建高效完备的等变图网络框架,显著降低计算开销;《UniGist》提出序列级长上下文压缩方法,通过Gist Token与稀疏注意力内核实现高效、高保真的上下文处理;《MMOA-RAG》引入多智能体强化学习,实现检索增强生成系统的多模块协同优化,显著提升问答性能。 在应用层面,研究覆盖智能体、推理、生成与科学发现。《WebThinker》构建具备深度研究能力的智能体系统,支持边思考、边搜索、边写作,显著提升复杂任务表现;《CAM》提出建构主义记忆框架,实现结构化、动态化的智能体记忆;《RADiAnce》结合检索与生成,实现跨领域蛋白结合物设计,显著提升结合亲和力与结构合理性。 此外,学院在机制设计、因果推理、数据评估等领域也有重要突破。《Beyond Last-Click》提出激励相容的广告归因机制PVM,显著提升准确率与公平性;《MemSim》构建贝叶斯仿真器,实现对大模型记忆能力的自动化评估;《HawkBench》推出多领域RAG韧性评估基准,推动信息检索系统发展。 在数据集与基准建设方面,团队发布ICPC-Eval竞赛编程评测集和MomentSeeker长视频片段检索基准,分别面向复杂推理与长视频理解任务,推动评估体系的标准化与科学化。 此次成果充分体现了高瓴人工智能学院在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核心技术与系统构建方面的综合创新能力,展现了中国高校在国际顶级学术舞台上的强劲影响力。

Related Links

中国人民大学高瓴人工智能学院新闻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