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eadlines

当AI替我过了一周社交生活:发消息、选穿搭,真实感竟让我惊呆

2 天前

当我让ChatGPT管理我一周的社交生活时,它替我发消息、选穿搭,甚至安排了饭局。过程既奇怪又意外地有帮助。 我早已悄悄将越来越多的生活事务交给AI处理——从工作写作到求职建议,AI都帮了大忙。如今,随着“自主智能体”(agentic AI)兴起,我开始好奇:既然AI能优化我的工作,是否也能帮我打理私人生活?它能比我更懂如何安排社交?会让我更亲密,还是变得像机器人一样刻板?朋友们会察觉不同吗?我关心吗? 于是,我决定做一次实验,哪怕结果会很离谱。 我选择了ChatGPT,不仅因为它最了解我——从情绪倾诉、餐厅推荐到职业规划、穿搭建议,我的聊天记录几乎无所不包,还因为它是唯一我愿意付费订阅的AI。更关键的是,我刚刚获得了OpenAI新推出的“AI代理”功能,它能自主执行任务:订位、查实时信息、安排日程,无需我逐条输入。 起初,让一个聊天机器人替我对话,感觉像把人格交给了陌生人。让AI决定穿什么、回什么消息,甚至用语音模式交流,那种亲密感既新奇又怪异,仿佛在向一个从不眨眼的助手倾诉心事。 但很快,这种不适感消退了。AI总能给出几个选项,我仍保有选择权,掌控感并未消失。 前几日,它处理的都是小事:列购物清单、推荐符合我口味的Netflix剧集、回复朋友的随意问候。到了周四,周末邀约开始涌入。朋友问:“这周末有什么计划?”我通常只会回一句“还没想好”。这次,我让AI代为回复。几秒后,一条充满活力、细节丰富的回复已发出去——我甚至没动一下手指。 周六,AI为我选了一件我平时不敢穿的花衬衫。结果出人意料:我收获了数月来最多的赞美,也第一次意识到,或许AI比我更懂我的自信。 但并非全然完美。它推荐的“高分餐厅”其实是游客扎堆的网红店,毫无格调。不过,朋友在饭后笑着调侃:“你什么时候开始提前订位了?”这反而成了我们之间的笑料。而AI那略显夸张的回复语气,也成了我们调侃的素材。 更让我意外的是,这个实验让我看清了自己:我总拖延回复邀请,习惯性选那三家老餐馆,而一旦有人替我做决定,反而更愿意尝试新事物。 AI没有让我失去人性,反而让我更清晰地看见了自己。它处理了琐碎的安排,让我有更多精力去倾听、去欢笑、去拥抱那些不期而遇的瞬间。 我不会让AI永久接管我的生活。但这一周,它不仅让我的社交更高效,更提醒我:真正珍贵的,从来不是完美的计划,而是真诚的陪伴与那些不可预知的、值得铭记的时刻。

Relat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