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推出AI-First的3D视频通信平台Beam
过去,谷歌的Project Starline项目一直被誉为一项前卫的技术,它试图通过一套无需任何特殊设备的3D视频会议系统,彻底改变远程会议体验。经过两年的研发和改进,这一项目现已更名为Google Beam,并将于今年晚些时候开始部署到一些办公室内。这标志着谷歌在将其尖端技术从实验室转化为实际产品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关键的技术突破在于,谷歌成功将大部分计算能力迁移至云端,使得硬件成本大幅降低,设备体积也得以缩小。Beam采用了一种光场显示器和六个摄像头来捕捉并实时渲染通话另一端人物的三维形象。整个过程不需要VR眼镜或头戴设备,仅依靠放置在大型显示屏下方、大小类似于DVD播放器的计算模块就能完成。谷歌通过与HP等制造商合作,提供了参考设计,预计这些公司将据此打造自己的Beam设备。 谷歌强调,Beam的核心并不在于设备本身,而是其背后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这意味着其他公司也有机会利用谷歌的研究成果开发自己的3D视频会议系统。目前,已经有多家知名公司表示愿意试用并安装Beam设备,包括Salesforce、Deliotte、Duolingo等。这表明市场对于能够改善虚拟沟通体验的技术需求日益增长。 根据谷歌的研究,传统的2D视频会议容易引起人们的“会议疲劳”。相比之下,使用Beam后,人们表现得更加专注和活跃,记忆也更为清晰。这是因为Beam不仅仅提供视觉上的3D效果,还通过空间音频技术增强了真实感。在实际体验中,我注意到这种技术确实提高了会议的互动性和参与度,使参与者感觉仿佛是在同一个房间内交流。 谷歌的最新AI模型处理速度极快,能够在典型的企业网络环境中近乎无延迟地传输数据,包括为每只眼睛定制的立体视频流。T-Mobile甚至曾经尝试过通过4G LTE网络支持Beam的运行,虽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卡顿现象,但这仍是一个重要的测试案例,证明了Beam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此外,谷歌还在不断为Beam添加新的功能,如屏幕镜像、多语言实时翻译等,旨在使其变得更加实用和高效。 展望未来,谷歌计划将Beam的应用范围从企业扩展到家庭,使之成为人们日常沟通的一部分。尽管目前Beam仅支持一对一的通话,但团队正努力开发支持多人视频会议的功能。长远来看,谷歌希望能够通过这项技术消除距离和语言障碍,让人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更加自然、直观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