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eadlines

人工智能记录员在新西兰全科医生中兴起,伦理与法律争议难挡其受欢迎趋势

2 天前

尽管存在伦理与法律监管不足、数据安全风险、患者知情同意问题以及对医患关系的影响,人工智能语音记录员(AI scribes)在新西兰全科医生(GPs)中仍迅速普及。一项由惠灵顿奥塔哥大学领导的研究显示,这一趋势正引发广泛关注。 研究团队于2024年2月至3月间对197名初级保健从业者进行了调查,涵盖全科医生、护士、护士执业者、乡村急诊人员及诊所管理者。结果显示,约40%的受访者已使用AI语音记录员来记录患者就诊内容。尽管多数人认为其有助于提升效率——47%的人估计每场咨询可节省30分钟至两小时——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反映,因需花费大量时间修改AI生成的错误或不完整记录,实际并未节省时间。 医生们普遍担忧AI记录的准确性、完整性与简洁性。有医生指出,系统曾遗漏关键阴性发现,导致无法信任其输出;另有医生因AI“幻觉”频发而停止使用。部分医生还反映,AI难以识别新西兰口音及毛利语(te reo Māori),甚至在提及患者姓名或出生日期等敏感信息时需暂停录音。 此外,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使用AI记录改变了诊疗互动方式。医生必须将体检发现和思维过程清晰口头表达,以确保系统捕捉信息。例如,有医生描述:“患者指着右上腹说疼,我就得说‘哦,是右上腹疼痛吗?’”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自然对话的流畅性。 尽管如此,部分医生也表示,AI工具使他们能更多地与患者进行眼神交流和专注倾听,从而改善医患关系。然而,伦理与法律问题不容忽视。仅有66%的使用者阅读过软件使用条款,59%表示曾征求患者同意。而目前新西兰尚无全国统一的AI医疗使用规范。 研究负责人、生物伦理学家Angela Ballantyne教授强调,医生对临床记录的准确性负有法律与职业责任,即便使用AI,仍需逐项核查,而这可能抵消原本的时间优势。她指出,大多数AI工具依赖境外云平台处理和存储数据,带来数据归属、访问权限与网络安全风险,尤其涉及毛利人数据主权等本土治理问题。 2024年7月,新西兰卫生部(Te Whatu Ora)下属的国家人工智能与算法专家咨询小组(NAIAEAG)已批准两款AI语音记录工具——Heidi Health与iMedX在本地临床使用,前提是符合隐私、安全与伦理标准。 Ballantyne教授呼吁,必须保障患者知情选择权,允许其拒绝AI使用而不影响就医权利。她预计,新西兰医学委员会将于年内发布AI使用指南,很可能要求强制获取患者同意。她认为,随着技术持续优化,结合充分培训、健全治理与透明同意机制,AI语音记录员的未来仍具巨大潜力。

Relat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