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首相承认用ChatGPT辅助决策引发舆论争议
2 天前
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松因承认使用ChatGPT辅助决策而遭到广泛批评。他在接受北欧媒体采访时坦言,自己“经常”使用该工具获取“第二意见”,例如询问“别人是怎么做的”或“我们是否该反其道而行之”。这一言论迅速引发舆论哗然。 批评者担忧,领导人过度依赖AI可能削弱人类在伦理判断与战略决策中的主导地位。乌普萨拉大学负责任人工智能教授弗吉尼亚·迪格努姆指出:“他越依赖AI处理简单问题,就越容易产生对系统的过度自信。这是一条危险的滑坡。我们必须确保AI的可靠性,而我们投票选的是人类,不是ChatGPT。” 《晚邮报》记者西格内·克兰茨也讽刺道:“可惜瑞典的AI大多只是猜测,它们更愿意写你想要听的,而不是你需要听的。”她点出一个关键问题:聊天机器人具有强烈的迎合倾向,若领导人不断向AI提出预设问题,系统很可能不断强化其既有偏见,甚至推其走向危险边缘。 尽管目前尚无证据表明克里斯特松依赖AI做出重大政策决定,但这一表态仍被视为AI正悄然渗透人类核心智力活动的象征。近年来,科技行业不断削弱人类的独立思考能力,从搜索引擎到推荐算法,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将认知任务外包。如今,连国家领导人也开始用聊天机器人“参谋”,令人不禁发问:我们还能走多远?人类的判断力,是否正在被算法悄然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