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误读人工智能:一场技术与创意的错位危机
好莱坞对人工智能的应对仍处于茫然状态。在OpenAI DevDay上,萨姆·阿尔特曼将新推出的Sora视频生成工具称为“送给内容创作者的礼物”,并表示创作者普遍对AI视频的潜力感到兴奋,认为它能增强情感连接,甚至像“新一代粉丝创作小说”。然而,仅仅一天后,在洛杉矶举办的Bloomberg Screentime大会上,媒体高管、经纪人和制片厂负责人面对AI带来的冲击,却展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他们似乎毫无方向,被技术的迅猛发展甩在身后。 Sora上线仅数日便突破百万下载量,成为全场焦点。但令人震惊的是,尽管所有人都在反复强调“我们重视版权”,却无人敢直面核心问题:OpenAI在训练Sora时,显然未经许可使用了好莱坞的大量知识产权,而产品发布之初也毫无遮掩。这种“先行动、后道歉”的做法,暴露了整个行业在应对AI挑战时的无力与分裂。 在台上,Netflix联合CEO格雷格·彼得斯回避了关于Sora的具体提问,转而谈论AI在制作流程中更“安全”的应用;派拉蒙Skydance CEO大卫·艾尔森则将AI比作“新的铅笔”,强调其工具属性。只有华纳音乐CEO罗伯特·昆克尔明确表态:华纳的内容必须获得授权才能用于训练AI,否则将面临后果。他甚至预测,AI对音乐产业长期而言可能带来积极影响,就像YouTube最终解决了版权问题并成为主流分发平台一样。 昆克尔的立场源于音乐产业的集体经验——唱片公司曾共同应对流媒体时代的版权挑战,具备更强的组织能力。相比之下,好莱坞的主流经纪公司和制片厂仍各自为战,缺乏统一声音。这使得AI公司得以继续采取“先上车、后补票”的策略,而行业领导者却仍在观望。OpenAI的决策并非偶然,而是科技行业惯用的路径:先扩张,再应对争议。在缺乏集体行动的背景下,好莱坞正面临被技术浪潮彻底裹挟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