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RAG实战:揭秘ANN快速检索与重排序核心技术
在构建RAG(检索增强生成)系统时,检索速度是影响性能的关键瓶颈。当知识库仅有数千条文档时,使用精确向量搜索(即逐一对比查询嵌入与所有文档嵌入)尚可接受。但当数据量达到数百万甚至数十亿条(如电商商品目录、科研文献库或企业知识图谱),精确搜索会变得极其缓慢且内存开销巨大。此时,近似最近邻(Approximate Nearest Neighbors, ANN)技术应运而生。 ANN算法(如FAISS、HNSW)通过构建图结构或树形索引,对嵌入向量进行高效组织,使得系统无需遍历全部向量,而是快速定位“足够接近”的候选结果。虽然可能遗漏极少数精确匹配项,但实际中精度损失通常低于1%,而检索速度可提升100至1000倍。这使得ANN成为支持大规模、实时响应RAG系统的必备技术。 然而,ANN虽快,却存在排序不精准的问题:返回的前k个结果虽大致相关,但未必是语义上最匹配的。例如,搜索“轻便跑鞋”时,ANN可能召回50个相关商品,但真正适合马拉松训练的款式可能排在后面。为解决这一问题,引入了重排序(Reranking)机制。 在ANN检索出候选文档后,使用更强大的模型(如交叉编码器或大语言模型)对这些结果进行重新打分和排序。该模型能更深入理解查询与文档之间的上下文关系,将最具相关性的结果置于前列。例如,在电商场景中,重排序可精准将“专为长跑设计的轻量跑鞋”排在“普通休闲运动鞋”之前,显著提升最终生成内容的质量。 综上,ANN + 重排序构成先进RAG系统的黄金组合:前者实现毫秒级快速检索,后者保障结果的高相关性与精准排序,兼顾效率与质量。 在代码实现层面,可将嵌入向量存储于FAISS索引中。首先使用Sentence-BERT等模型生成嵌入,再将其转换为float32格式并存入FAISS索引,后续查询时即可高效完成近似检索。这一流程为构建可扩展、高性能的RAG系统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