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AI超神经
Back to Headlines

英伟达领跑AI芯片市场,AMD、高通等巨头与初创公司奋力追赶

3 天前

英伟达无疑是当前人工智能半导体市场的领头羊,市场占有率超过80%,尤其是在数据中心领域。这一切的成功可以追溯到将近二十年前,当时研究人员发现支持复杂游戏和图形所需的高性能计算技术,同样能够推动其他领域的计算进步。英伟达早在ChatGPT推出前16年就开始构建其著名的CUDA软件平台,这一时期公司长期亏损,但CEO黄仁勋和他的团队看到了图形处理器(GPU)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潜力。如今,英伟达的产品几乎支撑了世界上大多数正在运行的人工智能系统。 然而,英伟达的统治地位并非坚不可摧。AMD是最有竞争力的挑战者之一。由CEO苏姿丰领导的AMD在2024年推出了其针对数据中心的MI300 GPU,比英伟达的第二代数据中心GPU晚了一年多。尽管专家们称赞该芯片的设计和架构,但AMD的软件生态仍然落后于英伟达,使得这些芯片在编程和使用上不如英伟达的产品成熟。分析师预测AMD的市场份额不足15%,但AMD高管表示将继续优化软件栈,并认为未来加速计算市场的演变将有助于公司在边缘设备(如手机和笔记本电脑)的AI应用中占据更多优势。 此外,高通、博通等公司也在通过自定义设计的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挑战英伟达。这些芯片虽然功能不如GPU灵活,但针对特定的AI工作负载成本更低,因此受到大规模云计算服务商(hyperscaler)的欢迎。根据摩根士丹利的分析,ASICs市场预计将在2025年翻一番。博通为谷歌的张量处理单元(TPU)提供技术支持,而Marvell则参与了亚马逊Trainium芯片的设计。阿里云和腾讯等中国公司也加入了这一竞赛。 亚马逊和谷歌等大型云计算提供商不仅大量采购英伟达的芯片,还致力于自主设计AI芯片以降低成本。谷歌的TPU和亚马逊的Trainium芯片主要供内部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也开始对外部客户开放。Anthropic已经承诺在部分AI工作负载中使用亚马逊的芯片,而苹果也将部分 workload 迁移到了谷歌的芯片上。 在传统巨头中,英特尔表现相对乏力。该公司推出的Gaudi系列AI芯片在某些方面被认为可以与英伟达竞争,但整体市场份额较小。2025年第一季度,英特尔任命芯片行业老将谭文轩为新任CEO,并调整了组织结构以加强AI芯片业务的管理。 中国华为公司也被视为英伟达的最大威胁之一。黄仁勋曾公开表示华为是中国最强大的科技公司。华为的AI芯片创新能力逐渐增强,由于美国政府对向中国出口低功耗GPU的新限制,华为在本土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不过,分析师认为即将实施的进一步限制措施可能不会显著遏制中国的AI发展。 除了这些老牌公司,还有许多初创企业在AI计算市场上崭露头角,提供创新的芯片设计和商业模式。这些初创企业包括Cerebras、Etched、Groq、Positron AI、Sambanova Systems和Tenstorrent等。它们通过找到速度快或成本低的特定应用场景来吸引客户,弥补了在销售和分销上的劣势。 总体来看,尽管英伟达仍然是AI芯片市场的龙头,但AMD、ASIC供应商以及各大云计算厂商的竞争正在加剧。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种竞争有助于推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使消费者受益。英伟达的长期成功仍将取决于其在软件生态和硬件性能上的持续领先地位。

Relat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