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精准生成结构化数据:赋能智能应用新范式
生成结构化输出是将大语言模型(LLM)应用于软件系统的关键挑战之一。尽管当前主流的聊天界面(如ChatGPT、Gemini)以自然语言交互为主,适合人类用户,但对程序化应用而言,这种非结构化输出难以直接使用。为解决这一问题,业界发展出多种生成结构化输出的技术,本文将介绍三种主流方法:依赖API服务商、基于提示与重试的策略,以及约束解码(Constrained Decoding)。 第一种方法是依赖API服务商提供的结构化输出功能。OpenAI、Google Gemini等平台支持通过Pydantic类定义输出格式,模型会自动返回符合该结构的JSON等格式数据。该方法简单高效,尤其适合快速集成,但存在局限性:仅限于特定服务商,难以扩展至开源模型,且成本随调用次数线性增长,缺乏灵活性。 第二种方法是提示工程与重试机制。通过在系统提示中明确要求模型按指定结构输出,并提供示例,再通过解析器验证输出是否符合预期。若解析失败,则触发重试。尽管该方法灵活,但存在两大问题:模型可能忽略结构要求,导致输出无效;重复调用会显著增加成本。为控制开销,可设置最大重试次数作为“紧急刹车”。 第三种方法——约束解码,是目前最推荐的方案。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正则表达式(RegEx)定义输出结构,并将其转换为确定性有限自动机(DFA)。在模型生成每个token时,根据当前状态动态筛选合法token集合,通过置零非法token的logits值,强制模型仅生成符合结构的输出。该方法无需重试,无额外成本,且输出始终有效。 实现该技术的主流工具是Outlines库,支持Pydantic和RegEx定义,兼容OpenAI、Anthropic、Ollama等多类模型。其使用简单,如定义一个模型类后,直接调用即可获得结构化结果,无需解析或重试。 综上,尽管API封装与提示策略适合快速原型开发,但约束解码在效率、成本与可靠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是构建生产级LLM应用的首选。推荐通过deeplearning.ai与dottxt联合推出的课程深入学习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