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eadlines

AI艺术家的逆袭之路:在好莱坞用技术重塑创意未来

9 天前

作为好莱坞AI影视工作室Asteria的资深创意AI架构师,Minta Carlson(艺名Araminta K)分享了她从传统艺术背景转向AI领域的职业路径,并为其他创意从业者提供了实用建议。 她毕业于戏剧导演与编剧专业,曾从事平面设计,自学掌握了AI模型训练技术。在好莱坞语境中,这被称为“微调”(fine-tuning)——例如,为一部电影定制一只特定的龙,通过输入20至30张图像或视频,让AI理解它的外形、动作、远近视角和细节特征,从而在指令下精准生成符合设定的画面。 Carlson强调,AI并非取代艺术家的“黑箱工具”,而是依赖人类判断的辅助系统。AI没有审美、没有视角,其输出完全取决于提示词的质量与训练数据的精准性。真正难以复制的是艺术判断力和审美眼光——这正是她从戏剧与设计训练中积累的核心能力。 她认为,技术艺术家、传统动画师、调色师,甚至创意总监、概念设计师等角色,只要具备视觉表达能力,都能胜任AI时代的新工作。关键不是掌握所有工具,而是明确目标:比如让角色行走、绘制多角度动画。她推荐使用Replicate、Fal等平台测试开源模型,避免被工具泛滥淹没。 她提醒从业者:不要只追求技术熟练,更要重视创造力。与其反复绘制同一角色以求完美,不如尝试创作千种不同风格,建立独特视觉语言。AI的真正价值,在于帮助那些因预算或资源受限而停滞的项目重新启动。 她观察到,一些试图用AI完全替代艺术家的尝试最终失败,原因在于缺乏对艺术本质的理解。如今,几乎所有项目仍需艺术家或导演提供方向。AI不是终点,而是放大创意的杠杆。 在她看来,AI不会消灭艺术,反而将为更多作品打开大门。艺术家的未来不在与机器竞争,而在于驾驭技术,赋予其灵魂。

Related Links

AI艺术家的逆袭之路:在好莱坞用技术重塑创意未来 | 头条 | HyperAI超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