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员工面临巨大压力:AI浪潮下,不拥抱变革就将被淘汰
在谷歌,使用AI已不再只是技术趋势,而是职场生存的硬性要求。随着公司加速推进AI战略,员工被持续施压,必须在日常工作中融入AI工具,否则可能被边缘化。 在5月20日举行的谷歌年度I/O开发者大会上,CEO桑达尔·皮查伊向全体员工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谷歌必须在AI竞赛中领先,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每位员工都必须主动使用AI。据两位知情员工透露,皮查伊在7月的全员会议上强调,竞争对手正在全面部署AI,谷歌若不跟上,将失去优势。 为推动这一转变,谷歌正从多个层面施加影响。6月,工程副总裁梅根·卡科利亚向软件工程师发送邮件,要求他们使用AI辅助编程,并更新岗位职责描述,明确将“运用AI解决问题”列为关键能力。谷歌还推出了内部AI编码工具Cider,集成其自研的“Gemini for Google”(原名Goose)模型,鼓励员工在产品发布前“自用自测”(dogfooding)。 数据显示,AI对谷歌工程效率的提升已初见成效。皮查伊在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透露,超过30%的代码由AI生成,较去年10月的25%显著上升。公司也为此投入重金,以24亿美元收购AI编程初创公司Windsurf,以加速“代理编程”(agentic coding)的发展。 不仅是工程师,销售、法律等非技术岗位也受到波及。员工被要求使用NotebookLM等AI工具进行研究,甚至有人被培训创建专属的“Gem”——定制版Gemini AI,以适应特定工作场景。 尽管谷歌官方表示,目前AI使用情况不纳入绩效考核,但多位员工反映,管理层已明确将AI应用能力视为晋升考量因素。一些人坦言,虽然不排斥AI,但“被迫热情”已成为常态。在内部论坛MemeGen上,员工们以讽刺方式调侃:“如果AI真提升了效率,就不需要写进岗位描述了。”“当你不得不为一项技术背书以保住饭碗时,它才真正‘成功’了。” 总体来看,谷歌正通过制度引导、工具支持和文化塑造,将AI深度嵌入组织肌理。尽管存在抵触情绪,但大多数员工已意识到:在AI时代,不使用AI,就是最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