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品质疑:为何我们感觉现代产品不如从前?
近年来,关于产品质量下降的现象引发了广泛讨论。从劣质塑料制成的商品到一洗就变形的T恤,再到保存剂比成分还多的加工食品,人们似乎感觉到周围的事物质量越来越差。不仅是日常用品,包括新闻文章也常被指责依赖ChatGPT等AI工具,失去了原有的深度和情感。这种现象背后有多种原因,其中包括社会情绪、经济变化以及消费行为的转变。 在西班牙未来政策实验室的副主管Javier Carbonell看来,这种普遍的悲观情绪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的种种承诺——如努力工作就能获得体面的生活、房子和假期——未能兑现。此外,社交媒体上展示的无法企及的生活标准加剧了这一问题。Carbonell指出,2008年至2014年的世界经济衰退后,原先的“节俭文化”逐渐演变为“效率文化”,特别是受Elon Musk和Mark Zuckerberg等科技巨头的影响。Musk在推特(现为X)和美国政府中推行的大规模裁员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类似的,亚马逊公司也在用机器人逐步取代人类员工,许多仓库甚至不再需要开灯。 然而,在公共领域,情况有所不同。根据2024年发布的《医疗系统:现状与未来展望》报告,西班牙人在2017年至2022年间每年选择私人保险的人数增长了4%。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公立医院的等待名单过长。Carbonell认为,虽然医疗服务质量本身可能没有变差,但其适应社会变迁的速度太慢,尤其是在应对不断增长的老年人口需求方面。 心理学家Albert Vinyals则指出,消费者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人们在购买商品时更注重耐用性,而现在,新奇和时尚成了更重要的因素。这种心态的变化导致了代际之间的差异,老一辈人无法理解年轻一代“用完即扔”的消费模式。Marta D. Riezu在她的著作《公平时尚》中提到,近20年来,纺织品生产量翻了一番,而每个西班牙公民每年平均丢弃大约21公斤的衣物。快时尚行业通过不停推出的潮流商品,鼓励消费者追求即时满足和物质奖励,使得商品缺乏情感和意义。 历史学家Wendy A. Woloson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这个问题的根源。从19世纪中期开始,市场扩张和大规模生产使得廉价商品变得普遍存在。人们被品种多样且价格低廉的商品所吸引,不再对物品进行细致的保养和维修。这种消费观念的变迁导致了现代生活的物质世界变得更加廉价和疏离,反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贫瘠。 科技本应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但在某些方面却加剧了这些问题。例如,许多公司的客户服务如今由AI算法和机器人主导。根据Salesforce公司的2024年报告,西班牙约62%的客户服务已经自动化。尽管此举理论上提高了效率,但许多消费者表示对这些系统的不满,认为它们缺乏人性化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网络上的虚假评论问题也越来越严重。2020年,Fakespot分析发现,Amazon上的42%的评论不可靠或为假评论。这种虚假的信息不仅影响了人们的购物决策,还可能导致AI模型的训练数据失效,从而引起所谓的“模型崩溃”。 综上所述,产品质量的下降更多的是消费者心态和社会环境变化的结果。随着每项购买都支持高污染行业,这一现象不仅不可持续,还违背了社会伦理。Marta D. Riezu强调,真正好的产品不仅有用,还应该与道德、努力和承诺相关联。 业内人士评价: Javier Carbonell认为,经济不平等和社会压力使得人们普遍感觉生活质量下降,但这更多是一种心理感受而非客观事实。Marta D. Riezu则批评当前的消费模式缺乏可持续性和伦理考虑,呼吁回归更加负责任的消费理念。西班牙客户关系专家协会主席José Francisco Rodríguez指出,自动化技术虽然初期投资巨大,但长远来看确实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效率。不过,他承认数字技能的缺乏使得一些老年用户感到挫败,进而质疑科技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