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内部反思:玩家真正想要的可能不是他们的游戏
微软正试图将AI融入PC游戏体验,推出名为“Gaming Copilot”的功能,但其表现却引发争议。该功能已集成在新款ROG Xbox Ally X掌机的Xbox Game Bar中,用户可通过按键唤醒AI助手,用语音或文字提问游戏攻略。然而,实际体验显示,这款AI常给出常识性错误或毫无意义的建议,甚至以权威的英式口音自信地“胡说八道”。 在《Hades II》中,玩家询问如何获取“Kudos”资源,AI回答需“完成更多游戏轮回”——虽属实,却忽略了玩家可通过出售物品获得资源这一更直接途径。在《印第安纳·琼斯:伟大的圆环》中,AI错误地建议使用“物品轮盘”切换武器,而实际应使用方向键;还声称“轻推摇杆”可实现侧身动作,实则需点击左右方向。这些低级错误让玩家质疑:AI是否真的理解游戏机制? 更令人不适的是,AI的介入破坏了游戏本应具备的探索乐趣。以《最后生还者》系列为例,游戏设计鼓励玩家自主选择路径,而AI的“引导”却将这种探索变成机械式指令,削弱了玩家的参与感与成就感。正如《神秘海域4》中那场追逐戏,玩家在不同路线间穿梭,乐趣在于自主判断与操作,而非被AI“指路”。 此外,AI无法真正帮助玩家优化游戏设置。尽管用户详细询问如何平衡画质与帧率,AI却给出“调至中等画质+Turbo模式+720p分辨率”的建议,而实际设备在1080p下已可稳定运行40帧,建议明显失准。 尽管Gaming Copilot目前仍处于“测试版”,但其表现暴露了当前AI在理解复杂交互场景中的局限。用户真正需要的并非一个替自己玩游戏的助手,而是能自动优化设置、简化启动流程的实用工具。若微软能将AI聚焦于解决PC游戏的繁琐配置问题,而非强行“指导”游戏过程,或许才能真正提升体验。眼下,它更像一个自作聪明的“路痴”,而非可靠的向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