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tman警示AI泡沫,分析师称投资风险可控
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阿尔特曼(Sam Altman)近日在接受《韦尔奇》(The Verge)采访时坦言,当前人工智能市场正处在一个“泡沫”阶段。他指出,尽管投资者对AI的热情存在过度兴奋,但AI本身仍是“非常长时间以来最重要的技术突破之一”。这一表态引发业界广泛关注,也标志着AI热潮内部开始出现自我反思。 阿尔特曼将当前AI投资热潮类比于上世纪末的“互联网泡沫”,指出在技术变革初期,人们容易被“一个真实的核心”所吸引,从而导致资本过热。他承认,目前市场整体对AI的估值已显夸张,但依然坚信AI将带来深远的社会变革。他强调,尽管部分公司可能因泡沫破裂而受损,但长期来看,AI创造的价值将远超短期波动。 这一观点并非孤例。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以及Apollo全球管理首席经济学家托斯特·斯洛克均发出类似警告。斯洛克甚至认为,当前AI泡沫的规模已超过当年互联网泡沫,标普500指数中前十大公司估值的虚高程度也远超1990年代。 不过,部分专家认为,整体AI产业尚未进入“泡沫”阶段。Futurum Group半导体与新兴技术研究总监雷·王指出,从供应链和基础设施的长期基本面来看,AI投资仍具坚实基础。他承认,部分缺乏实际业务支撑、仅靠概念估值的初创公司存在过度投机风险,但整体趋势仍具可持续性。 与此同时,OpenAI自身也在加速扩张。尽管公司年收入预计今年将突破200亿美元,但依然未实现盈利。其最新发布的GPT-5模型上线后遭遇用户反馈不佳,部分客户被迫回退至GPT-4。阿尔特曼也表示,对“通用人工智能”(AGI)这一概念的讨论正在减弱,认为其定义已不再适用当前发展阶段。 为支撑未来AI模型的训练需求,OpenAI计划在未来投入“数万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目前已超出微软Azure等单一云服务商的算力供给能力。公司正积极寻求与谷歌云等合作,并准备进行新一轮约60亿美元的股票发售,估值高达5000亿美元,创下私营科技企业融资纪录。 其他科技巨头也纷纷加码:微软、亚马逊、谷歌和Meta均大幅上调资本支出预算,合计超4000亿美元。Wedbush分析师丹·伊夫斯认为,当前AI投资仍处于“九局比赛的第二局”,长期潜力被严重低估。Citi分析师罗伯·罗伊则指出,与当年互联网泡沫不同,当前AI企业普遍拥有强劲现金流和盈利能力,而非依赖债务扩张。 尽管泡沫担忧持续,但阿尔特曼认为,历史经验表明,技术革命往往伴随着阵痛与淘汰,最终将催生真正持久的变革。正如互联网泡沫破裂后催生了今天的数字世界,AI的“阵痛”也可能孕育出更深远的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