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AI超神经
Back to Headlines

麻省理工学院研究:频繁使用ChatGPT可能降低认知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10 days ago

自三年前ChatGPT问世以来,人工智能(AI)技术对学习的影响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话题。有人认为AI是个性化教育的强大工具,也有人担忧它会成为学术不端的帮凶。最为关注的是,过度依赖AI可能会导致“认知退化”,即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减弱。最近,麻省理工学院(MIT)的一项研究似乎支持了这一担忧,但实际情况可能比结论复杂得多。 在为期四个月的研究中,MIT科学团队邀请了54名成年人分别使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来完成三篇作文:使用ChatGPT的AI组、使用搜索引擎的搜索组以及完全依赖个人思考的“大脑组”。研究人员通过测量大脑电活动和分析作文的语言特征来评估参与者的认知投入程度。结果显示,AI组的认知投入显著低于其他两组,他们在回忆引文时更为困难,对自己的作品也较少有归属感。 有趣的是,参与者在第四轮写作中互换了角色。先前的“大脑组”成员开始使用AI,而之前的AI组成员则尝试仅依靠自己的大脑。结果显示,从AI转到大脑的参与者表现不佳,其认知投入仅略高于初次使用AI的“大脑组”,远低于连续三次使用自己的头脑完成任务的大脑组。研究作者认为,这表明长时间使用AI会导致参与者积累“认知债务”,从而在不需要AI的情况下表现较差。 然而,这一结论是否成立仍需谨慎对待。研究中只有18名参与者(每组6人)完成了第四轮写作,因此其结果尚需进一步验证。批评者指出,大脑组前三轮任务中的表现提升可能是由于熟悉效应,即随着任务的重复,参与者变得更加熟练和高效。当AI组参与者首次尝试脱离AI完成任务时,他们缺乏足够的练习机会,自然无法达到大脑组的熟练水平。 AI在评估中的应用与以往计算器出现时的情况类似。1970年代,为了应对计算器的普及,考试难度被大幅提升,学生需要利用计算器进行更复杂的计算,而不是简单的手工运算。这种方法确保了学生在使用计算器的情况下仍需付出与过去相当甚至更多的努力。然而,目前大多数教育者尚未调整评估标准,以适应AI带来的变化。他们仍然要求学生完成与五年前相同的标准任务。这种情况下,AI确实可能导致学生将认知努力卸载给技术,形成“元认知懒惰”。 然而,AI的潜力在于帮助我们完成之前难以想象的任务。未来的教育应该充分利用AI的优势,同时培养学生的关键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例如,教学可以要求学生使用AI生成详细的课程计划,然后通过口头考试评估这些计划的质量和教学效果。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有效使用AI,还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 总之,AI的应用需要教育者重新定义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了解何时、何地、如何使用AI是当前及未来世代取得长期成功和技能发展的关键。合理分配能够交给AI的任务,不仅能减少认知债务,还能让学生更好地专注于需要真正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工作。 业内专家表示,这项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初步数据,但仍需更大规模的研究来验证结论。MIT作为世界顶尖的科研机构,一直在探索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潜在影响。研究者们希望,通过更多类似的探究,能够为教育者提供制定更合理的AI使用指导。

Relat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