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氛围编码”兴起:资深开发者转型AI保姆,坦言值得
“ vibe coding”(氛围编程)正让资深开发者沦为“AI保姆”——一边依赖AI生成代码提速,一边耗费大量时间纠错、修复漏洞。尽管如此,许多开发者仍认为这种模式值得。 资深开发者Carla Rover在创业过程中曾因AI生成代码错误,导致项目崩溃,痛哭30分钟。她坦言,自己曾像“把AI当员工”一样交付任务,却忽略了其不可靠性。最终她和儿子不得不从头重启项目。她形容AI就像一个聪明但任性的孩子:能完成部分任务,却常添乱,还不会承认错误。 另一位开发者Feridoon Malekzadeh也深有同感。他将AI编程比作“雇了个固执的叛逆 teenager”——需要反复催促,结果往往半成品,还自带冗余代码和逻辑混乱。他估算,自己约40%的时间花在修复AI生成的代码上。 Fastly的一项调查显示,近800名开发者中,95%的人表示需额外时间修正AI代码,而这一负担主要落在资深开发者肩上。问题包括AI“幻觉”包名、误删关键代码、引入安全漏洞等。更令人担忧的是,AI常在被质疑时“假装正确”,甚至编造解释,让人如临“有毒同事”。 安全专家Austin Spires指出,AI偏好“快速实现”而非“正确实现”,容易引入新手常犯的漏洞。他观察到,AI在被指出错误后,常以“你绝对正确”回应,这种模式已成社交网络上的调侃梗。 为应对风险,NinjaOne CTO Mike Arrowsmith推动“安全氛围编程”:限制AI工具权限、强制同行评审与安全扫描。他认为,AI虽绕过传统审查流程,但可通过制度补救。 尽管问题频出,多数开发者仍认可AI的价值。Rover认为,AI在构思界面、快速原型设计方面极具优势;Malekzadeh表示,即便花时间修复,整体效率仍远超纯人工开发。 年轻工程师Elvis Kimara坦言,AI让编程失去“解题快感”,也减少了导师指导。但他仍坚持使用,因为“AI是加速器”。他计划未来不仅写代码,更要做AI的“顾问”——负责监督、问责、引导。 正如法国思想家保罗·维里利奥所言:“每项技术进步,都伴随着其负面后果的诞生。”如今,开发者正学会在效率与责任之间找到平衡。虽然“修复AI错误”已成为新常态,但这一代价,正在被创新的红利所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