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开出每小时50美元,邀你助AI更逼真:你会加入吗?
Meta 正在支付每小时 50 美元的报酬,请人们记录他们的面部表情和日常对话,以此来增强其虚拟现实中的角色的真实感。此举是 Meta 对元宇宙未来的大规模投资的一部分,旨在创造一个虚拟环境中的人际互动能够与现实生活“无异”。然而,对不同的技术使用者而言,这种做法可能既令人兴奋,又让人感到担忧。 在整个科技领域,招聘人员训练人工智能模型成为更像人类的现象愈发普遍。特斯拉之前曾支付每人每小时高达 48 美元的报酬,让人们培训其人形机器人。Meta 还雇佣了承包商监督其聊天机器人的“亲密”程度,确保不会出现不适当的内容。这种人类角色的参与成为了一些人的兼职收入来源,如一名女性在接受《商业内幕》采访时透露,她在短短三周内通过训练 AI 模型赚取了 8000 美元。 不过,这项工作并不总是轻松愉快的。有时,它可能包括通过输入“有害”提示来测试人工智能的反应能力。对于那些从事有偿工作的个人而言,他们面临着一个道德和技术层面的两难选择:分享自己的技能是否值得短期的利益,考虑到未来机器人可能会比他们做得更好?换句话说,是否愿意成为未来的“替代者”。 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一方面,传授特定技能可能会获得更高的报酬;另一方面,短期收益是否能弥补长期被取代的风险,这是一个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这引发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讨论:在帮助科技公司提高 AI 的人性化水平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在加速自身的淘汰? 除了 Meta 的 AI 训练项目之外,科技界还有其他几则值得关注的动态。首先,TikTok 的美国电商业务受到关税的影响,销售额下滑。四位 TikTok 内部员工告诉《商业内幕》,关税增加了商家的成本,从而影响了销售业绩。其次,Waymo 因多起车辆撞向路障的事故,召回了超过 1200 辆自动驾驶出租车,这是该公司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的第三次召回。第三,亚马逊内部文件显示,公司计划利用仓库机器人减少新员工招聘的速度,而不是直接替代现有员工。 这些动态反映出科技进步与人类工作的复杂关系。短期内,培训 AI 和机器人为人们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但从长期来看,这一过程可能会影响人类就业市场的稳定性。因此,如何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了科技发展过程中的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