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AI超神经
Back to Headlines

英伟达GPU:从游戏到数据中心,驱动AI未来

12 小时前

英伟达(Nvidia)的产品,如图形处理器(GPU)和软件,已成为推动人工智能(AI)繁荣的关键。尽管公司最初以游戏行业起家,但如今在数据中心使用的高性能计算产品成为其最重要的业务方向。 2017年,英伟达推出了专为数据中心设计的第一代GPU架构Volta。同一年,公司还推出了DGX系统,这是第一个专门为大型数据中⼼内GPU集群运算优化的全套技术和设备。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DGX有了竞品,但其在市场上的领导地位依然稳固。 随后,2020年推出的Ampere架构进一步巩固了英伟达的地位。Ampere不仅支撑了公司的模拟平台Omniverse,该平台被宣传为未来机器人与人类协同工作的关键技术,还帮助英伟达在自动驾驶汽车和AI领域取得突破。到了2022年,Hopper架构芯片上市,包括H100和H200,这些芯片尤其支持大型语言模型和AI的最新发展。H200因其更大的容量和能力,对于日益复杂和庞大的AI模型尤为重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2024年,英伟达在年度开发者大会GTC上推出了迄今为止最强大的芯片架构Blackwell,虽然推出过程有些波折,但目前云服务提供商已经开始提供Blackwell的使用。未来,英伟达计划推出“Blackwell Ultra”和“Rubin”架构,后者将在2026年问世。同时,公司还会推出新的中央处理单元(CPU),以便与GPU配合,更高效地处理任务。 除了硬件,英伟达还深知软件对高性能计算的重要性。早在2006年,公司就开始开发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这是一种允许开发者用常见编程语言控制GPU的软件,极大降低了直接编程GPU的技术门槛。如今,已有数百万开发者掌握了CUDA技能,而CUDA正是英伟达在AI领域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在CUDA基础上,英伟达提供了多个专门针对特定领域的库,如医疗影像、数据分析等,帮助开发者更容易地利用GPU的强大能力。 英伟达的消费级产品线也一直表现强劲。1995年,公司推出了首款显卡,从此进入游戏玩家和图形专业人士的家庭和办公室。2022年至2023年间,英伟达陆续发布了RTX 4090、4080、4070和4060,而在2025年5月,更推出了RTX 5090和5080。这些GPU极大地提升了游戏中的光影效果,使游戏更加逼真。虽然游戏业务现在只占公司收入的一小部分,但仍然在不断增长。 为了满足机器学习爱好者的家庭计算需求,英伟达推出了Project DIGITS,这是一种小型超级计算机,可以运行一些最大的语言模型。此外,公司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也不甘落后。2015年,英伟达发布了DRIVE PX平台,用于开发自动驾驶车辆的能力。此后,公司不断开发或收购了地图测绘、驾驶辅助和监控等技术,成为自动驾驶汽车半导体领域的重要玩家。英伟达与MediaTek和富士康合作,设计了多种适用于不同功能的芯片,主要客户包括丰田、优步和现代。 业内人士认为,英伟达在AI和高性能计算领域的领先地位不仅是因为其硬件产品,更是因为公司在软件生态系统的构建上走在了前面。CUDA软件栈和专门的库使得开发者能够更方便地利用GPU的潜力,为其在市场竞争中树立了难以逾越的优势。 英伟达成立于1993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市,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图形处理技术和计算平台公司。近年来,公司在AI和自动驾驶领域的创新不断,已成为科技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Relat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