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eadlines

人工智能冲击大学考试:学术诚信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5 天前

生成式AI正将大学考试变成一个“棘手难题”——复杂难解、无明确解决方案,研究人员发出警告。一项发表于《高等教育评估与评价》期刊的新研究指出,以ChatGPT为代表的AI工具已彻底颠覆高校考试的设计与监管方式,让教师陷入两难困境,难以找到兼顾公平、有效与可操作性的办法。 研究由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四位学者——托马斯·科宾、大卫·鲍德、玛格丽特·贝尔曼与菲利普·道森共同完成。他们于2024年下半年对一所大型澳大利亚大学的20位课程负责人进行了为期一小时的半结构化线上访谈,发现教师普遍感到困惑、负担沉重,且缺乏清晰应对路径。 部分教师视AI为未来必备技能,主张引导学生合理使用;另一些人则将其视为作弊行为,认为其侵蚀了学习本质。许多教师坦言“束手无策”:既要提升考试的抗AI能力,又要保持其原创性、真实性与可管理性,实属矛盾重重。有人尝试同时设置允许使用AI和禁止使用AI的作业,结果工作量翻倍,操作混乱;有人担忧过度强调防AI会扼杀创造力,转而变成“合规性测试”;还有人指出,虽然口试更难被AI替代,但面对大规模学生群体,实操几乎不可行。 研究团队借用城市规划与气候议题中的“棘手问题”概念指出,这类问题本质复杂、相互关联,不存在“正确”或“错误”的终极解法。每一次尝试应对,都会引发新的矛盾与副作用。 因此,他们提出:停止追求“完美方案”。高校应允许教师灵活妥协、多样尝试、持续迭代,承认不同评估方式在不同情境下效果各异,且需要不断调整。若一味追求“万无一失”的AI应对策略,只会耗尽教师精力,最终损害学生学习体验。 现实中,教师们正探索混合策略:通过手写、面对面任务建立学生真实表达;加入反思性写作、实时答辩等环节;设计个性化、情境化题目以降低可复制性。也有教师利用AI辅助备课、生成测验和报告模板,从而腾出时间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更深层来看,AI的冲击不仅关乎作弊,更暴露了传统教育体系对标准化作业与易评分测试的依赖。经济学家泰勒·科文指出,这些形式正日益过时;LinkedIn联合创始人雷德·霍夫曼则认为,未来考试应更难被“套路”,可能包括口试,甚至由AI作为监考或评估工具参与过程。

Relat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