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AI成本挑战:提示操作的崛起与优化策略
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不断进步,其上下文窗口变得更长,推理能力更强。这虽然使模型能够处理更多数据并“思考”得更深入,但也导致计算需求急剧上升,成本随之增加。在这种背景下,一个新的学科——“提示操作”(prompt operations,或称prompt ops)应运而生。 计算量的使用和成本是两个相关但独立的概念。用户支付的价格通常根据输入和输出的令牌数量来计算,但隐藏的操作如元提示、导航指令或检索增强生成(RAG)不会被额外收费。然而,较长的上下文环境使得模型消耗更多的FLOPS(计算能力单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计算量会随输入长度呈二次增长。此外,不必要的长回答不仅会延长处理时间,还会增加算法后处理的成本。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果我有2个苹果,然后在吃了1个之后又买了4个,现在有几个苹果?” 模型可能给出如下回答:“如果我吃了一个,我只剩下1个。如果我又买了4个,我就有5个苹果了。”这种回答不仅生成的令牌过多,还把关键答案埋在冗长的回答中。为了获取正确答案,工程师需要设计程序来提取答案,这会进一步增加API成本。相反,通过改写提示,指导模型直接给出答案,比如:“回答下列数学问题。如果我有2个苹果,在吃了1个之后又买了4个,我现在有几个苹果?回答以‘答案是’开头。” 此外,不当使用复杂的提示技巧,如多步思考(CoT)提示或自我优化,可能导致模型生成大量令牌或多次迭代,从而增加成本。并不是每个查询都需要模型进行多轮分析。正确的配置和提示可以有效减少无谓的资源消耗。例如,OpenAI的高推理模型(如o3)在低效请求时会产生更高的成本。 IDC总裁 Crawford Del Prete 解释说,企业在优化AI基础设施时,要尽量减少GPU空闲时间,充分利用闲置周期。而提示操作正是管理提示生命周期的有效方式,它不仅是关于提示的质量,更重要的是如何高效地与AI交互,确保系统利用率最大化。Del Prete 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提示操作将成为一个重要学科,具有高度的自动化水平,减少人力干预。 一些提示操作平台已经出现,如QueryPal、Promptable、Rebuff和TrueLens。这些平台可以帮助用户实时反馈和调整提示,提高效率。未来,这些平台将进一步发展,实现更高的自动化水平,使代理能够自主创建和优化提示。 常见的错误提示包括过度复杂化简单问题、不适当的模型选择、冗长的上下文信息以及错误的API配置。为了提高效率,用户可以利用支持工具,如开源软件DSPy,它可以基于几个标记示例自动配置和优化提示。Emerson 强调,用户应保持对最新提示方法、模型发展和配置技术的关注,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提示操作的发展,企业的AI应用将更加高效和经济。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优化,更是管理和策略上的重大进步。未来,提示操作将成为企业使用LLMs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实现最大化的价值。 这些观点反映了当前人工智能领域的复杂挑战和创新方向。提示操作不仅关乎技术,更关乎企业和开发者的运营策略。随着这一领域的进一步成熟,预计将有更多的工具和平台涌现,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利用AI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