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投资核聚变发电,应对数据中心碳排放增长挑战
近日,谷歌宣布将从未来的核聚变发电站购买电能,这一举动展示了该公司对于清洁能源的坚定信心。核聚变被科学家视为清洁能源领域的“圣杯”,已经研究了超过半个世纪,但至今尚未证明其技术和商业可行性。然而,这次与康蒙威尔斯融合系统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简称CFS)的协议表明,谷歌愿意投资这一未来能源技术。 根据协议,谷歌将从CFS采购200兆瓦的“未来无碳电力”。CFS是一家致力于核聚变技术研发的私营企业,谷歌不仅是其客户,还是其投资者之一。谷歌高级能源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特雷尔(Michael Terrell)在一次媒体电话会议上表示:“这是一项能够改变世界的技术。虽然仍面临一些物理学和工程学上的挑战,但我们认为现在就应该进行投资,以实现这一未来的愿景。” 核聚变原理是从太阳等恒星中借鉴而来,通过氢原子核的融合生成氦元素并释放巨大能量。如果这种反应能够在地球上成功实现并控制住,将会获得一种几乎无限且无碳污染的能源。然而,实现核聚变需要极高的温度(超过1亿摄氏度)和压力,直到2022年才有科研机构首次实现了净能量增益。目前,只有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达到了这一成就。 尽管如此,CFS表示,随着技术进步加速,其计划在2030年代初在弗吉尼亚州建成首座连接电网的核聚变电站。弗吉尼亚州由于其数据中心密集区域而被誉为“数据中心走廊”,众多科技公司将在此地建设或扩展设施,主要用于开发新的人工智能工具。不过,其他能源专家对此持怀疑态度,认为核聚变要成为商业化能源可能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除了CFS,微软也在2023年与Helion Energy签订了一份采购核聚变电能的合同,预计2028年交付。近年来,约有80亿美元的风险资本流入核聚变初创公司,显示了市场对于该技术前景的乐观。谷歌最初在2021年宣布对CFS进行第一轮研发投资支持;此次为第二轮投资,具体金额未披露。此外,自2015年起,谷歌还投资了另一家核聚变企业TAE Technologies,但此次与CFS的协议标志着谷歌首次承诺购买具体核聚变电力。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谷歌于2021年承诺到2030年将其碳排放量从2019年的基准减少50%。然而,最新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显示,由于加大了对人工智能的投资,谷歌的碳排放实际上已增加了50%以上。尽管这次与CFS签署的200兆瓦核聚变电力供应协议只是谷歌一系列清洁能源采购的一小部分,从2010年至今,谷歌总计签署了超过170项清洁能源采购协议,总装机容量达22,000兆瓦,主要集中在风能和太阳能项目上。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谷歌此次的举动虽然是长期战略的一部分,但在短期内,依赖成熟的技术如风能和太阳能依然是其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CFS作为麻省理工学院衍生出来的创新科技公司,以其领先的实验设施和技术研发备受关注,而此次与谷歌的合作也为其技术落地提供了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