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乐鹏教授主导制定的首个地理信息人工智能国际标准ISO 19178-1正式发布
在我国科学家牵头下,国际地理信息人工智能领域的首个标准《地理信息 人工智能样本标记语言 第1部分:概念模型》(标准编号:ISO 19178-1:2025)正式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该标准由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乐鹏教授领导起草,这是继武汉大学在开放地理信息系统联合会(OGC)发布首个国际标准后,在国际标准制定上取得的又一次重要突破。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是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地理信息领域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在遥感影像处理、空间数据挖掘分析、自动驾驶和高精度地图制图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地理信息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基础大模型技术的结合,显著提升了地理信息分析与决策的智能化水平。然而,地理信息人工智能的国际标准制定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ISO 19178-1:2025的出台,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 此次发布的标准定义了统一建模语言(UML)模型,规范了地理空间AI/ML样本数据集的数据标注、元数据表达、溯源、质量评估及更新方法。通过标准化样本数据,该标准提高了对地观测影像样本数据的互操作性和可用性,有助于推动地理信息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发展。 ISO 19178-1:2025项目于2024年2月在ISO地理信息技术委员会(ISO/TC 211)成功立项。项目负责人乐鹏教授组织了来自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与欧洲地理信息标准技术委员会(CEN/TC 287)以及开放地理信息协会(OGC)紧密合作,共同完成了标准的制定工作。标准一经发布,便得到了多国著名机构和公司的高度关注和认可。这些机构包括欧洲航天局、欧盟卫星中心、英国气象局和水文局、美国宇航局、美国海洋大气局、美国地质调查局、加拿大自然资源部和澳大利亚地球科学局等。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ISO 19178-1:2025标准的发布不仅体现了中国在地理信息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实力和技术贡献,也为全球地理信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它标志着国际社会对地理信息人工智能标准化的重视和需求,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推动更多相关标准的出台。武汉大学在这一领域的持续贡献彰显了其在全球地理信息技术研发和标准化方面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