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梦碎后,扎克伯格能否带领Meta赢得AI竞赛?
几年前,脸书(Facebook)CEO马克·扎克伯格宣布元宇宙是人类的未来,于是在2021年10月28日将脸书更名为Meta Platforms,承诺打造一个沉浸式的虚拟世界,人们可以通过Meta制造的VR头盔和智能眼镜在这个数字乌托邦中生活、工作和社交。为此,Meta在Reality Labs部门投入了近200亿美元。然而,现实并未如愿。Horizon Worlds平台用户的兴趣难以持续,设备笨重、软件漏洞百出、应用场景模糊使得元宇宙未能获得用户的广泛认可,最终落空。 现在,扎克伯格又将目光转向了人工通用智能(AGI),即全面超越人类智力水平的机器智能,这是当前科技界的“圣杯”。Meta的大型语言模型LLaMA虽然表现出色,但尚未达到行业领先水平。相比之下,OpenAI、谷歌的Gemini、中国的DeepSeek则在AI技术竞赛中遥遥领先。尽管如此,扎克伯格并未放弃,而是选择加码投入以追赶对手。自今年年初以来,Meta启动了一场激烈的“人才挖角”行动,为顶尖AI研究人员提供巨额薪酬,金额甚至超过1亿美元。目前已有多位重要人物加盟,包括Scale AI创始人亚历山大·王、前GitHub首席执行官纳特·弗里德曼及多位OpenAI的老将。 近日,扎克伯格宣布成立Meta超智能实验室,计划整合公司在AI领域的各项努力,打造一套能够管理个人时间、指导决策的“个人大脑助手”,实现所谓的个人超智能。他在内部备忘录中表示,Meta将致力于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这显然是一次大胆尝试和转变。人工智能不再是空谈,它已经改变并将继续影响我们工作的模式、思维方式乃至人类的未来发展。无论态度如何,AI的影响不容忽视。 然而,扎克伯格是否值得我们在超智能AI领域信任仍存疑虑。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他更多是一位能敏锐嗅到风口的激烈竞争者,常常通过大量资本投入或复制他人成功来实现自己的目标。例如,面对TikTok的竞争时,他推出类似的Reels功能;未能收购Snapchat后,又模仿其Stories。如今,他在AI领域的布局似乎遵循同样的模式:挖走最有才华的人,描绘一个宏大的愿景,希望公众能够忘记上一次失败的经历。这或许表明,当下AI的发展前景确实值得重视,而不仅仅是出于对Meta的信任。真正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扎克伯格加大投入,他可能试图掌控谁来构建这个技术,以及其发展规则。 业内专家认为,扎克伯格的行为反映了他对新技术敏感度高,愿意进行大量投资以保持竞争力。但是,这也暴露出他在科技创新和长远规划方面的短板。过去在元宇宙项目上的巨大投资却收效甚微,让人对其在前沿技术领域的领导力持谨慎态度。Meta公司背景复杂,曾多次卷入隐私侵犯和舆论争议,这些经历也让人们对它在超智能AI领域的伦理规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