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eadlines

亚马逊如何逆袭:揭秘其击败谷歌与The Trade Desk赢得程序化广告DSP之战的五大关键策略

2 个月前

亚马逊正加速冲击全球数字广告技术领域,目标直指行业龙头The Trade Desk和谷歌,力图在需求方平台(DSP)赛道实现超越。在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的推动下,亚马逊近年来将广告科技作为核心战略之一,意图凭借其庞大的购物数据和生态优势,重塑广告投放格局。 早在2022年,亚马逊就设定了雄心勃勃的目标:超越谷歌和The Trade Desk,成为全球第一大DSP。尽管其广告业务早已跻身全球前三,年收入达310亿美元,主要来自平台内卖家竞价推广,但其DSP长期被视为技术落后、操作复杂、用户体验不佳。然而,过去两年间,亚马逊通过一系列关键举措扭转局面。 首先,它大举招募来自谷歌、Meta、Roku、AppNexus等公司的顶尖广告技术人才,组建了一支“全明星”团队。其次,公司投入资源修复系统漏洞,优化用户界面,并将DSP与亚马逊营销云(AMC)深度整合。AMC作为数据清洁室,能将亚马逊的购物行为数据与品牌自有数据结合,帮助广告主精准识别“加购未购买”用户,甚至基于个体行为预测新受众,这一能力被业内视为“不可复制的优势”。 在渠道拓展上,亚马逊通过与迪士尼、Roku达成战略合作,获得独家流媒体广告资源,特别是Prime Video的广告位,使其在智能电视广告市场迅速崛起。据摩根士丹利预测,Prime Video有望在2027年前超越YouTube,成为美国智能电视广告第一大平台。 与此同时,亚马逊的DSP收费极具竞争力,平均费率仅为4%至8%,部分大客户甚至可享受1%或免费,远低于行业普遍的10%至20%。这在广告预算紧缩的背景下极具吸引力。 尽管The Trade Desk创始人杰夫·格林坚称亚马逊并非其竞争对手,强调自己专注“开放互联网”,但行业观察人士认为,亚马逊“一站式”整合数据、媒体与技术的能力,正在动摇The Trade Desk的独立叙事。随着开放网络流量下滑,广告主更青睐能提供可衡量转化效果的平台,而亚马逊恰好拥有这一优势。 目前,亚马逊广告业务已占公司总收入的9.36%,同比增长23%,成为增长最快板块。业内普遍认为,这场竞争才刚刚开始,亚马逊正从“广告界的睡狮”蜕变为真正的行业颠覆者。

Related Li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