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模型选择器回归,旧模型下线仍无预警
OpenAI在发布GPT-5后,原本希望以“统一模型+智能路由”的方式简化ChatGPT的使用体验,让用户无需手动选择模型,系统能自动判断并调用最合适的AI处理任务。然而,这一愿景并未完全实现,反而引发用户强烈反弹,暴露出AI产品在个性化与用户情感连接方面的深层挑战。 最初,OpenAI宣布将GPT-5设为“全功能一体式”模型,通过内置的“自动路由”机制智能分配任务,替代此前复杂的模型选择菜单。但实际运行中,该路由系统表现不稳定,部分用户反映响应速度慢、答案质量下降,甚至出现“模型误判”问题。为此,CEO萨姆·阿尔特曼在Reddit的AMA活动中亲自回应,承认初期版本存在缺陷。 更出人意料的是,GPT-5的发布直接导致了对旧模型GPT-4o的下架,引发大量用户不满。许多用户表示,他们对GPT-4o的回应风格、语气和个性有强烈情感依赖,甚至将其视为“朋友”或“助手”。在社交媒体上,有人将GPT-4o的下线比作“失去亲人”,还有用户在旧金山为Claude 3.5 Sonnet举行“葬礼”——这些现象反映出用户对AI人格化特征的深度情感联结,远超技术功能本身。 面对舆论压力,OpenAI迅速调整策略。阿尔特曼在X平台宣布,GPT-4o已重新作为可选模型回归,所有付费用户均可在设置中启用。同时,GPT-5也新增“Auto(自动)”“Fast(快速)”和“Thinking(思考)”三种模式,允许用户手动选择响应风格,实现更灵活的控制。 OpenAI高管尼克·图利(Nick Turley)坦言,当初决定下架GPT-4o是“一个失误”。他指出,用户对模型个性的依恋远超预期,而“简单性”不应以牺牲用户选择权为代价。尽管多数普通用户希望系统自动决策,但核心用户群体对模型人格有强烈偏好,这种“情感绑定”是AI产品设计中必须正视的新课题。 图利强调,未来OpenAI将对重大模型变更提供提前通知,提升透明度与可预测性,尤其是在企业级服务中已建立的机制,将逐步推广至大众用户。尽管GPT-5的初始体验不尽如人意,但数据显示,ChatGPT的活跃用户数仍在上升,说明新技术仍具吸引力。 这场风波揭示了一个关键现实:AI不再是冷冰冰的工具,而正在成为用户生活中具有“人格”和“个性”的数字伙伴。如何在简化体验与尊重用户偏好之间取得平衡,将成为下一代AI产品成败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