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ck to Headlines

AI编程初创企业困局:高成本吞噬利润,生存挑战加剧

5 天前

AI编程工具初创公司正面临高成本与微薄利润的严峻挑战。尽管市场热度不减,但许多企业实际处于亏损状态。以AI编程平台Windsurf为例,今年2月曾计划以28.5亿美元估值融资,估值较六个月前翻倍,但最终交易未达成。随后传出其拟以约30亿美元估值出售给OpenAI,该交易也告吹。 insiders透露,这类AI编程工具虽受资本追捧,但运营成本极高,尤其是依赖大语言模型(LLM)的算力与调用费用。为保持竞争力,企业必须持续接入最新、最昂贵的模型,如OpenAI的Codex或Anthropic的Claude Code,而这些模型在编码任务上不断优化,迫使企业不断升级服务。这导致许多公司的毛利率“极为负值”——即运营成本远超收入。 最根本的出路是自研模型,以摆脱对第三方模型供应商的依赖。然而,自建模型投入巨大,Windsurf联合创始人兼CEO Varun Mohan最终选择放弃。而目前,Anthropic和OpenAI等模型厂商本身也在直接进入AI编程市场,加剧了竞争。 Windsurf的出售被视为一种战略退出,旨在避免未来被其依赖的模型供应商“反噬”。在交易失败后,其核心团队加入谷歌,获得约24亿美元的股东回报,剩余业务被Cognition收购。 类似困境也出现在其他头部玩家身上。Anysphere(Cursor的开发商)虽已拒绝多起收购邀约,包括来自OpenAI的提案,但同样面临成本压力。尽管其在1月宣布自研模型,并挖角Anthropic前团队成员,但相关人才两周后又返回原公司。为应对成本上涨,Anysphere近期调整定价,向活跃用户收取更高费用,引发部分用户不满。 尽管Cursor已实现5亿美元年经常性收入(ARR),但投资者担忧,一旦出现更优工具,用户忠诚度可能迅速流失。此外,尽管业界普遍预期模型推理成本将下降,但近期部分先进模型因任务复杂度上升,实际成本反而攀升。 目前,包括Replit、Lovable、Bolt等在内的AI编程工具均依赖外部模型,若这一模式难以盈利,将对其他依赖大模型的新兴行业构成警示:在AI基础设施尚未成熟的情况下,构建在“模型之上”的业务可能面临巨大风险。

Related Links

AI编程初创企业困局:高成本吞噬利润,生存挑战加剧 | 头条 | HyperAI超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