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AI超神经
Back to Headlines

2025年流体力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聚焦前沿挑战与国家需求,在上海成功举办

2 天前

2025年4月11日至13日,“2025年流体力学学科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学物理科学部指导,中国力学学会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共同承办。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夏克青担任会议主席,众多流体力学领域的知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会议。 开幕式上,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何国威院士致欢迎辞,感谢承办方和参与者的支持,并肯定了流体力学专业委员会近年来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智库服务和学术交流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他勉励参会者发扬钱学森技术科学的学术思想,从基础研究到国家需求构建全新创新链,抢占流体力学前沿交叉学科的制高点,推动我国流体力学研究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转变。他还呼吁大家在重大项目指南撰写、推动学会奖项国际化和2035科技强国人才培育等方面共同努力,为学科发展贡献智慧。 上海大学副校长张建华教授在开幕式上也表示,上海大学希望与各位专家学者保持紧密合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深度融合,加快科技创新,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她欢迎与会者畅所欲言,为上海大学流体力学学科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会议主席夏克青院士强调了流体力学在连接基础科学与工程应用中的重要纽带作用,鼓励大家在新时代背景下凝聚智慧、深化合作。会议以“聚焦前沿挑战,服务国家需求”为主题,围绕学科发展战略、青年人才培养和交叉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讨论。 会议期间,多位专家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郑晓静院士介绍了《风沙湍流》研究的最新进展;澳门科技大学张可可教授探讨了《澳科地磁卫星与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的前沿问题;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丁程远研究员分析了《EUV光刻机光源中的流体力学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刘应征教授汇报了《数据融合实验流体力学研究进展》。此外,浙江大学高琪教授、清华大学黄伟希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王士召研究员分别就《专用型AI智能体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复杂边界湍流数值方法与机理研究》和《水下航行体的湍流大涡模拟与水动力噪声》作报告,展示了流体力学的多领域应用。 在会议的总结环节,流体力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周济福研究员汇报了专委会的工作情况。段慧玲院士指出,未来力学学科需要重新审视理论建模、数值模型和实验技术,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好地助力中国科技进步。陆夕云院士感谢专委会为国内研究者搭建交流平台,期望流体力学研究更多聚焦于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特色研究。何国威院士强调,科研工作应注重原创性和全创新链的实现,分析学科竞争性、排他性和优先性。夏克青院士总结了会议报告,指出科研工作的重点应放在质量提升上,呼吁年轻科研人员聚焦重要课题,创新性工作。 会议期间,参会党员还前往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开展了“追寻四行足迹,强化党员担当”的主题活动,接受了一次深刻的思想和精神洗礼,激发了在科研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决心。 与会者普遍认为,本次研讨会不仅为流体力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了交流平台,也为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上海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在承办此次会议中表现出色,展示了两校在此领域的科研实力。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流体力学研究的国际化和高层次发展。

Related Links